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

中國遠祖如何教導後裔




中國遠祖如何教導後裔



文/淨空法師





第一要修身,「言忠信,行篤敬,懲忿,窒慾,遷善,改過」。「言忠信」

是誠實;「行篤敬」是禮敬;「懲忿」是不瞋;「窒慾」是不貪;「遷善、改

過」是不痴。



  我們老祖宗教誨我們的,與佛陀的教誨沒有兩樣!這豈不就是中國人常講

的,「英雄所見,大略相同」。我們保守一點說,堯舜距離我們四千五百年,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三千年,他們還在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的一千五百年之前。中國老祖宗沒有跟釋迦牟尼佛學的,但跟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相同,這是什麼?真理,真理是永恆不變的。



  「言忠信」,誠實的人說話忠。何謂忠?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,忠是教我們心正,不偏不斜謂之忠。最簡單的解釋,就是「誠實」。以佛教的標準而言,你的言語出之於正知正見,就是忠;若你的思想、見解是邪知邪見,說出來的話就不忠不信。而證得阿羅漢果之後,才有正知正見,也就是說在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,知見都不能算是正知正見。為什麼?因為有見思煩惱,有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,思想裡還有貪瞋痴慢疑,如何能算正知正見?



  我們是凡夫,要如何學習正知正見?只有一個方法,隨順佛陀的教誨,經論教導我們怎麼做,我們一定遵守做到;經論上教導我們不可以做的,決定不違犯。能如是做法,隨順佛菩薩教誨,自己雖然沒有得正知正見,也算是正知正見。因此,隨順聖賢人的教誨,知見就正了。



  「行篤敬」,篤是篤實,實實在在,恭恭敬敬。所以,我們的行為要實在,言行要一致,不能口是心非,言行不一,否則在社會上誰敢相信你?誰願意跟你往來?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之人,一定是言行一致。言忠信,行篤敬,這是聖賢君子,絕對不會做惡事。



  「懲忿」,忿是忿怒,最傷身體;不能發脾氣,這是修身最重要的。要常常保持心地的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要知道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。



  「窒慾」,窒是控制。凡夫當然有欲望,欲望一定要控制,這就是佛法講的「不貪」。懲是克制的意思,要能克制自己的瞋恚,克制自己的貪欲,否則不但是傷德,也傷身體。



  「遷善,改過」就是佛法講的斷惡修善。改過是斷惡,遷善是修善,斷惡修善是「不痴」。只有愚痴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,這是愚痴到了極處。聰明人、有智慧的人天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?反省。反省最重要是要反省自己的過失,今天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有沒有過失,有過失趕緊改過來,明天不要再犯,這是真懺悔。懺悔最重要的是改過自新,而不是在佛前面禱告。這是「修身」最高的指導原則。



(節錄自「中國遠祖如何教導後裔」講於2003/10/22澳洲淨宗學院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